在立法過程中廣泛聽取公眾意見,這是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。
2023年4月21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舉行記者會,發言人臧鐵偉介紹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的相關情況。
據了解,2022年10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初次審議后,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,共收到534人提出的1040條意見。此外,還專門發函向13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意見,讓基層的社情民意直通最高國家權力機關。各聯系點以多種形式組織線上、線下的意見征詢活動,收集整理并積極反饋當地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,為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。比如,重慶沙坪壩聯系點、天津小白樓聯系點不僅在網上征求意見,還深入社區聽取居民意見。
臧鐵偉說,各地群眾踴躍參與,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,還有不少感人的立法故事。比如,廣東江海聯系點反映,居民吳騰信自小殘疾,他自強不息,通過奮斗脫貧,不僅積極參加立法意見征詢活動,還表示將積極參與法律實施和宣傳,讓更多殘疾人朋友感受到國家對特殊群體的關愛。又如,山東黃島聯系點反映,退休教師秦四海長期關注殘疾人、老年人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,在立法意見征詢活動中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,有的被吸收采納。
征求意見過程中,各方面普遍認為,制定該法對于保護殘疾人、老年人等群體權益,增進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質,都具有重要意義。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草案二次審議稿,認真研究了社會公眾提出的意見建議,并有針對性地作了修改完善。通過這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見的過程,大家可以看到,經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努力工作,千言萬語從千家萬戶中來,越過千山萬水來到最高立法機關,并得到高度重視、認真研究、吸收采納。實踐充分證明,群眾有智慧、基層有辦法,立法過程越能聽民意、接地氣,立法質量就越高,制定出來的法律才能行得通、用得好、有實效。